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5页)
向断崖处游去。 不一会儿,两人便已到了半途,船上的人纷纷发出谅讶的声音,原来是那战家大小姐竞然只落后田老七半个身子面己,让大伙儿吓了一跳。 “真不愧是你的女儿啊,厉害、厉害!”祁土贞伸手挡住阳光,看着海面上的两条身影,笑着对身旁的战天说。 “她手短、个子小,田老七手划一次,她要划个两下,再划两下就会落后了。”战天面无表情的评论。 丙不其然,没多久女娃儿的确开始落后,祁士贞却笑声依然。 正当田老七只差一丈便靠岸时,众人却惊见他身子猛地往海中一沉,竟然被吞到海里去了。 “啊!糟了,”大伙儿发出惊叫,以为田老七脚抽筋,两名最靠船舷的船员忙跳入海中,拼命往断崖处游去,但距离实在太远了,就怕赶到时己来不及。 这时,战家大小姐已俐落的爬上断崖,摘了小黄花放到浸了油的防水布袋中,然后回身跳入海中,久久没浮上来。船上的大伙儿脸白了一白,纷纷看向头儿,奇怪的是,他脸上还是平静无波,看不出担心的样子,就连祁二爷也笑容满面的。 正当众人心惊胆战,紧张得手心冒汗时,有人突然指着崖下的海面大叫;“看!是大小姐!” 大伙儿注意一看,果真见到崖下的海面突然冒出了两颗人头和一条…大鱼?而跳下海去救人的两人还只在半途而已。 “那是什么东西?”有人看不清楚,指着那条鱼问。 “苯,是海豚啦!”旁边的人敲了他脑袋一记。 很快地,那条大海豚便带着女娃儿和田老七穿过了在半途的两名大汉,回到了船边,几个船员连忙跳下海,协助田老七和大小姐上船。 “好聪明的海豚。”有人忍不住说。还知道要带他们回船边。” 田老七一上船便呕出了一口又一口的海水,反倒是战家小姐一点事也没有,她在海中拍拍海豚的头,亲了它鼻头一下,才动作迅速的爬着绳子上了船。 其中一名船员看得目瞪口呆,惊诧的问:“那条海豚是大小姐养的吗?” “不是,我常常和它玩。”她睁着明亮的大眼回答,仿若那是很普通的事。 “是那只海豚救了你们的吗?”田老七才呕完了海水,旁边的兄弟就连忙发问。 田老七咳了两声,摇摇头,看着身前一脸平静的女娃儿,哑着声音道:“是大小姐救我的。那崖下有暗流游涡,我没注意到便被拖了下去。是大小姐潜到海中叫来那只海豚,将我从漩涡底拉出来的。” 众人一听,更是诧异得啧啧称奇。 女娃儿走到战天与祁士贞面前,拿出那朵放在油布袋中的小黄花“我现在可以上船了吗?” 战天沉默的看着女儿,半晌才道:“你已经在船上了。” “呃?”她不敢相信的看着爹爹。 “傻丫头,你爹答应了,还不快谢。”祁士贞笑着提醒她。 女娃儿脸上表情渐渐由严肃转为灿烂笑脸,她兴奋的大叫一声,跳到战天身上“哇!谢谢!谢谢爹!” 战天一把抱住全身湿漉漉的女儿,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低声在她耳边道:“谢你二叔吧。” 呀,愿来爹知道她作弊!她不好意思的红了脸、吐吐舌头。从小在这儿的潭边玩大,她早就知道崖下那儿有游涡,二叔知道,爹当然也知道。 这时田老七已经好上了许多,他黯然的站起身来,对战家父女一鞠躬道:“谢谢头儿这几年的照顾,谢谢大小姐救了小的一命,田老七愿赌服输,这辈子绝不会再到海上讨生活。” 战天看了女儿一眼,她收到爹爹的暗示,转头对着田老七笑说:“田叔叔,你搞错了。”咱们只是比比,不是打赌。我没听见有赌注这回事,爹爹你有听到吗?” 田老七闻言不由得惭愧起来。在舶上持了十几年,他其实真不知到了陆上能做什么,没想到他之前那样对她,大小姐却不计前濂,不只救了他,还给他台阶下。 战天扬扬嘴角,淡笑道“我没注意听。” 田老七听到头儿这么说,更是感动得快掉下泪来,岂料小周那楞子却不识如的开口:“祁爷不是…” 祁士贞闪电般拍了小周脑袋瓜一下,皮笑rou不笑的问他:“你说我怎样啊?”“祁爷!你干嘛打我?”小周抚着头“你自个儿明呵说…” “头儿没注意听,我当然也没拄意听,你们谁有听到吗?”祁士贞笑味味的打断小周的活,环顾大伙儿问道。 “没有!”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次连小周都开窍了。“田叔叔,你听见大家说的了,我们可是啥都没听到哟!”战家小姐坐在爹爹的臂膀上,调皮的对田老七眨了眨眼。 田老七忍住泪,拍着胸膛豪爽的道:“田老七听到了,大小姐你放心,田老七这条命是你救的,除非大小蛆说话,否则田老七这辈子都是战家船上的人!” 田老七话才说完,就听二楞子小周咕哦道:“说的这么大声,这次可不能装没听到了。” 闻言,舱上众人爆出哄堂大笑,田老七先是瞪了小周一眼,一会儿也忍不住开怀大笑。 笑声中,巨岩上的海鸟收回视线,扬了扬翅膀,伸展了一下身子,双翅一拍便轻盈的滑入风中,悠游在蓝天之上… 唐贞观初年 扬州…一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从前朝至今日,中外富商巨贾皆于此地苍,城内繁华程度虽不及北方长安大城,但也十分热闹。 虽然隋末的战乱灾荒导数人口锐减、经济调敞,扬州的商机也不了也保受影响,但在经过高租时期的养生休息后,全国个地的经济虽没恢复至隋朝兴盛时期的水准,可也渐趋稳定。如果说能这样一直稳定成长,那倒也算不错,偏偏是这几年连续出现霜灾和旱灾,不少商人见有机可乘,纷纷抬高米价,想要大发一笔灾难财;特别是位于海运要道扬州城内的不肖富商。 原本这些天灾就已让平民百姓叫苦连天,这米价一被人拉抬,更是昂贵的教人欲哭无泪…十匹绢竞只能换一斗米,寻常人家根本就吃不起。 正当此时,扬州河岸却出现了海龙战家的庞大船队,他们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在短短三天内收购了扬州城内所有水运商行,一时之间,扬州向外运输的漕运全被那挂着“战”字旗帜的船队给掌握。 想这扬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