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6章遇到了专家了 (第2/2页)
的黑色百褶短裙与黑色长筒袜,脚上挂着沉重的黑色短靴,优美的双腿搭在椅子把手上,秾纤合度,紧实修长。 在裙摆与袜子之间的狭窄空间,黑白分明的对比下,那雪白如霜的凝脂玉肤竟有些耀眼,然而最耀眼的还是她的双眸。今天奥丽维娅依旧描了浓艳的黑色眼线。 在眼角勾起,并且抹了大红色的口红,妖冶而狂野,配合着她似笑非笑的眼神,气质冷冽不羁。 饶是我已经见过了数个堪称绝色的女子,也依然由衷惊叹于奥丽维娅的姿容。我想起数天前发生的事,将注意力转到正事上,嘴角扯了扯,道:“我觉得我跟你实在是天作之合。你学术研究的课题,那些看似飘渺无踪的灵异事件,我周二刚刚遇到了。” “什么!?”奥丽维娅立刻坐直身,毫不顾形象地将双腿从把手荡到身前来,有一刹那我甚至似乎在那丰腴的大腿根处看到了一抹隐秘的景色。 我将书包里装订的本子拿了出来,再次重述了深夜时便利店所发生的事情。奥丽维娅越听眼神越亮,到我说完的时候。 她将视线转移到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红唇无声地张合,不知在搜寻什么。我静静地等着她的回应,在过了大概三分钟后,她停下动作,深深地呼吸了一下。 “不好意思,专业毛病。我刚才重复翻阅了一下“午夜的便利店”这个故事的来源。这是最先从贝尔伍德便利店员工传开来的一个都市传说,题材和内容都不能算非常新颖,同时也因为只在特定的群体有所流传,并不能算是一个非常有人气或者有特色的故事。没想到…它竟然有可能是真的。” 奥丽维娅苍白的脸蛋攀上了兴奋的红晕,语气激动,虽然这只是跟她第二次面对面交谈,但我还是有些惊讶于她的热情。 “这个,虽然我对自己的切身体验有相当的把握,因此相信那个家伙很有可能不是个正常人类,但是你凭我的一面之词就这么相信的样子,真的适合吗?”我有些迟疑地问道。 “无论是人是鬼,对我来说都暂时不重要,”奥丽维娅说道“重要的是,你并没有说谎。你的迟疑,恐惧,和不安,如果只是为了编造故事来骗我的话,那演技也太好了。” “而我的合作者从观察者变成了故事中的角色,无论是真的撞鬼了还是仅仅是“以为”自己撞鬼了,这样的转变和发展,与你的心态和情绪,正是可以丰富我的课题的绝妙内容。 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仔细想一下,尽可能地提供细节给我。”接下来,奥丽维娅非常详细地将那一晚的遭遇的每一个细节都反复地询问,分析,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下纷飞。一段可能不到三分钟的对话被她从各个方面都解析,拉着我讨论了足足四十分钟。 “都市传说,灵异故事,大多时候都是社会心理的一种产品,一种折射。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所形成的群体意识,他们所忌惮的,所惧怕的,都会产生相应的故事。70年代的西联,在家长之间最流行的一个小小的都市传说是这样的:万圣节那晚,小男孩在邻里的街道上敲门要糖果。 他来到一家陌生人的房子时,那家人给了他一个糖苹果。小男孩开心地回家后,一口咬了进去,口中却一阵刀割的剧痛,开始大哭。 当他的父母连忙来检查满口鲜血的小男孩时,发现糖苹果里有一片锋利的刀片,剖开了小男孩的口腔与舌头。” 奥丽维娅兴致盎然地对我娓娓道来:“这个小故事的流传之广,甚至让整个西联相当数量的家长约束自己起的孩子,在70年代的好几年内,都禁止孩子们参与万圣节的要糖习俗。 若是你检查那个年代这种性质的犯罪数据的话,会发现这种担忧基本上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跟惧怕连环杀人犯而不敢出门一样荒唐。 但是它反映出来的却是70年代的群体意识: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让失业率与犯罪率都大幅度上升,曾经安详平和的街道邻里突然多了许多险恶不详的意味。 富人住在最安全的小区里,穷人根本无暇担心这种“小事”而忧心于后一代的未来的中产家庭们,正是最容易被这个故事所影响的群体。 对于社会原子化的本能反应,对于外来者的惧怕,对于媒体上色彩日渐浓厚的犯罪案例报道,也许都是产生了这个简单却有效的故事的原动力。” 我极感兴趣地听着奥丽维娅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解剖这些都市传说的来由,它们共有的要素,与所产生的效果。 不得不说,我也确实运气不错,遇到了一个专家了“回到“午夜的便利店”上。你所形容的那个男人,他的形象明显是个流狼汉或者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许也是个瘾君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