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回访故人水蓅云散 (第2/3页)
然天下情之所挚,则一国魂魄之灵可结而成血气之形,故古来荒丘朽骨亦自多情,香魂非无欲念,其化形骸以会风流,幻声气而成云雨者,固往必有之矣,二卿其有是意否?” 青莲素馨道:“空结冤家应悲,今世欲偿孽债,且待来生。阴阳有隔形魄难交,未能从命耳。” 言毕倏然不见。花春叹道:“二美玉容依然如旧,而芳魂渺渺竟不能一叙风流,恨何如也。我忆去年在此背难,紫云仙师度我出园,曾谓予二美处,自当救援,不致丧身,可祈后怎会何以竟有如许之变,讵明知寿数已终不可挽救,固以此言抚慰予心,其谓后会有期,其即夜之会是乎,能不令人怆感无已。” 行至园门仍将身纵出,步回船内,愁难成寐,想道:“石泉仗势逞凶,行为颠倒,以致全家斩戮,所以园中如此景况。从古沧桑变幻理有固,然亦无足异,只恨二美为我杀身,回忆从前令人寸肠俱裂。” 是夜神思恍惚,不多时城户鸡鸣,蓬窗色曙,船家起身煮饭,用过晨餐开舟行去,路过乡,却觉井烟离舍处处成家鸡犬桑麻。行了一日,尔时天光渐晚。 但见绿树阴浓,斜阳遮古道,青苗叶润沟水响溪田,盍妇筐欲返,樵夫荷实归来,鱼网高挂泊扞边,日摇网影,牧笛闲吹驱犊返,风送笛声禅噪堤,杨拽残声兮断复续,蛙鸣池草始一唱兮和遂群。 花春在舱中悬窗倚望,甚觉风景可人,正观玩间,见傍岸有一座草庵上面悬着一匾额,因年久月长外面的染漆尽皆零落脱下,只剩得中间有一个莲字尚见模糊字迹,花春想道:“现有一个莲字在上,是香莲庵也未可知。 仙机上云:远祈何须问,东西不必盘。莫非悟凡远避在此乎?”遂命船家停橹系缆上岸一访。步进庵中见殿上门窗塌损,佛像尘蒙,是一个数年不修整的荒庵。少顷出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尼僧来,花春上前问道:“此间可正是香莲庵么?” 尼僧答道:“这里是白莲庵,相公何以问及?”花春道:“因台额上有一莲字,小生看不明白,故偶意问及,未知其庵中有几位师父在此?” 尼僧答道:“本来庵有四、五人,只因此庵塌损,募化无从,她们各自散了,只剩贫尼与一个小徒孙居此。不料数日前有一个远方避难的师太来投此间,如今共有三人。” 言罢,遂将募化修庵这一支园匾携过道:“恳求相公慨发慈心随缘相助。”花春听了“远方避难”四个字,不觉吃惊着急问道:“如今那远来的师父何在?” 尼僧道:“因路途劳累,迩已病在床。”花春闻听言道:“此人是香莲庵中的悟凡师。”尼僧道:“相公何出此言?” 花春道:“只因曾托悟凡师干办一机密事,岂知今岁出都复至庵中,已不见其人,因访庵听说她避祸远遁,莫非即在此间么?” 尼僧闻言踌躇道:“贫尼却未知其细,待我去问她一问,就知分晓,但不知相公尊姓高名,只要将相公名姓一通,若果是此人,彼意中自能相见,即有曲哀,贫尼亦可待诉。” 花春遂告以姓氏,那老尼也不多时急出来通达道:“她一闻相公在此,顿扶病起床,请相公进内,面剖衷肠。”花春闻说喜如从天降,谓:“悟凡得见,则二美消息可通。” 遂随老尼进房,见悟凡病容憔瘦态度不堪,二人相见,俱禁不住痛泪交流,花春急问道:“不知悟凡师为着何事以至于此?”悟凡道:“说起此事,相公之罪也。” 花春惊问其故,悟凡遂在枕下取出一封书信递于花春,花春接过细览,上写道:去岁庵中一事,不料被绿珠侍女知情,因被责,怀怨潜窃花郎所赠之画,向老夫人处漏泄机关。 成老爷将令悬中遣杀至庵,拿悟凡师究诘,见字宜速避祸出庵,万一迟定遭罗获。因无面再生,剑欲剔颈自尽矣。倘日后与花郎相逢,乞致言窦瑞香已死,前盟难践,不复系念可也,事在急迫,特此草达。 花春见字跌足悔恨道:“那夜竟不防丫鬟窃听,所以语言不密,以致有今日之事,既害窦小姐丧身,又累悟凡远遁,实小生之罪也。”悟凡道:“相公岂莫悲伤过度,还有音书在此。” 又向枕下取出付予花春,花春展看是满氏池娇叹薄命词,词中叙了相思情,道出了无奈复解合欢带效于飞,后是拟美人歌以抒照君怨:其一:从来万紫与千红,愁入离人两眼中。 欲上翠楼心转怯,青青杨柳怨春风。其二:春闺恼听晚来钟,况复离愁恨又重。回忆去年临别话,桃花落尽再相逢。其三:月移花影上纱窗,倦坐更深剔夜缸。 绣罢鸳鸯三十六,慕他对对总成双。其四:从君别后日相思,九转肠回十二时。静院春光留不住,莺声啼断绿杨枝。 其五:日景疏帘掩翠扉,呢喃新燕绕梁飞。只愁采缕今年系,春社重来人已配。其六:肠断香闺三月初,乱鬟身懒宝梳梳。归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