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3页)
身燥热。 “快好了!”沁柔忽然“咦”了一声,玉手往上碰触。“这是什么?刚才好像没有…” “住手!” 沁柔吓了一跳,抬头看他,发现他脸色不大对,她忙站起身。“三少爷!你…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圣烨摇摇头,背过身,干脆自己动手脱掉外衣,递给沁柔。“喏!拿去洗!” “可是你…”“别多管闲事,我没怎样!” “呃!是。” 沁柔拿起衣服往外走,又让圣烨叫住。“我问你,你刚才端的那碗是什么?” “参鸡汤。” “谁要喝的?” “是…”沁柔怯怯的低头。“小婢以为…第一天到这里工作,理应向三少爷请安,才请教阿秀,炖这碗鸡汤孝敬三少爷。” “我讨厌鸡汤,以后别乱炖!” “是。” 转身退出时,沁柔诧然不能理解,三少爷讨厌鸡汤,难道阿秀不知道吗?这下糗大了,马屁竟然拍在马腿上。 圣烨策马直趋秦淮河畔。 晌午刚过,秦淮河畔还是一片安宁。在这儿,最出名的,就是滨临河岸上的这家“会妆馆” 圣烨是这里的常客,馆内一名小厮看到他,忙上前招呼。接过马缰,将圣烨迎进馆内。 圣烨直登三楼,面对河岸一间包厢内,早坐着三名似商贾的男子。 “小弟因事耽搁了,请各位见谅。” “不妨!不妨!快请坐。”说话的,是杭州经营织造商王充。因为太过出名,大伙便喊他王织造。 另一位则是有名的盐商——陶伸。两人和圣烨都是旧识,常结伴往来东南沿海各大城市做生意,也常聚会吃饭。 圣烨望着另一位不知名的朋友。“这位是?” 只见这人鼻高、深眼眶,留着满脸胡须,一看就知不是本地人。 “小弟来引见一下。”王织造忙说:“这位是胡商,专营海内外奇珍异宝。姓铁,单名纳。” “原来是铁兄!” “不敢!这位想必是有名的‘笑面罗刹’——慕容三少。” “正是圣烨。” “耶!”陶伸讶异的反问铁纳。“铁兄怎么知道‘笑面罗刹’?” “小弟在扬州、泉州,沿海大城镇做生意,早就听说有位茶商,年轻有为,短短数年,迅速扩及东南沿海,大家都称呼他‘笑面罗刹’。没想到这么年轻!” “哪里!都是朋友帮忙!”圣烨呵呵笑道:“铁兄请多多指教。” 大伙一面客套、闲聊,王织造则吩咐酒菜上桌。 他特别叫来一坛京师名酒“虾蟆陵”与剑南名酒“烧春” 一打开盖子,酒香溢满了整间包厢。 “嗯,好香!这不是‘虾蟆陵’吗?”铁纳吸了吸酒香。 “哈!哈!哈!铁兄不愧是酒中仙,小弟知道你们胡人最爱喝这个。”王织造说:“至于三少,最喜欢喝‘烧春’,对不对!” “王兄,怎么忘了小弟?”陶伸出声抗议。 “放心!放心!今天小弟作东,一定让各位满意。”说着,王织造连拍三掌。 一阵香风袭来,数名浓妆艳抹的姑娘,鱼贯步入,其中两名还抱着羯鼓、羌笛。 王织造笑问:“这几位姑娘,可是红牌哦,陶兄还满意吗?” “好!好!好极啦!呵!呵呵呵…”姑娘们一面劝酒,一面表演。其中有的曲目竟还包括“高昌伎”与“龟兹伎”两曲儿。 铁纳一面吃喝,一面随着音乐摇头晃脑。一曲既罢,他的掌声最响。 “想不到内地的江南姑娘,也会胡音?”原来铁纳是高昌人。 “这没什么,场地不够大,”王织造接口道:“否则姑娘们还会跳‘胡旋’、‘达摩支’等舞哪!” 美丽的姑娘们,都竞相敬圣烨的酒,争着替他布菜,跟他说话。因为四人之中,他最年轻,也最俊俏,最有女人缘。 吃喝一回,他们开始谈起生意。原来,铁纳想购一批茶药回高昌,当下就跟圣烨讲定数量与价格。 “对啦!铁兄不是说,想买几名内地姑娘?”王织造突然问起。 “嗯,有劳各位替我留心。” 闻言,王织造、陶伸一齐摇头。“恐怕无能为力哦。我们要到哪儿去找?” “再过几天,我又得押盐往扬州去。”陶伸说。 圣烨忽然想起张爷这人,便向铁纳说:“小弟认识一位张爷,专门替人找姑娘。” “好极了!就请三少费心。”铁纳高兴地看着圣烨。 “改日,小弟介绍铁兄与他见个面。” 微带酒意回府的圣烨,一跨进内宅三进,沁柔立刻迎上前。 “三少,你可回来了。” “有事?” “小婢在这里等了一个多时辰。” 眼中充满不屑的盯着沁柔,圣烨道:“又不是不回来,你何必在这等?” 沁柔怯弱的低下头,不敢答话。 圣烨大咧咧的踅入房内,呈大字型的摊在大师椅上。 “水!给我一杯水。” “是!”沁柔急忙奔到桌边,快速的倒水,递给圣烨。 圣烨接过水杯,无意中抚到沁柔的柔荑,沁柔微惊,急忙将手松开… 刹那间,杯子应声阵亡,水泼在圣烨的衣服上,圣烨跳起身,拍掉身上的水渍。 “你连倒杯水都做不好吗?” 沁柔吓得转身,拿起抹布,猛擦圣烨的华服。“对不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