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因是齐王种子 (第1/2页)
第74章 因是齐王种子 太宗说到这里,不住地拿龙袖抹着眼泪。杨妃的粉腮上,也止不住挂下泪珠来。左右站着的宫监宫娥,见皇上和杨妃对泣着,便送上手绢来,请皇上和杨妃抹干了眼泪,接着太宗又说道:“我这皇弟,他千不该,万不该,和妃子千恩万爱,便轻轻地丢开手去做这叛逆的事体,自取杀身之祸。如今丢下妃子一个人,冷清清地守着节,妃子原可以对得起皇弟。 俺皇弟丢下了妃子,度着这孤苦岁月,实在是齐王对不起妃子了。”几句话打动了杨妃的愁肠,可怜杨妃忍不住呜咽咽地哭成一个泪人儿模样。太宗又着意劝慰了几句,起身出宫去子。这杨妃回进房去,把太宗的话细细地嘴嚼了一回,觉得太宗竟是一位多情天子。 他如此供养着我,还句句怜惜着我。说也奇怪,自从杨妃改了心思以后,每到清夜梦醒的时候,那鲛绡帐上,度出一缕一缕的幽香来。杨妃眼中见着这鲛绡帐,便想起太宗的恩情,止不住心头微微地跳动。 一个青春嫠妇,当此良夜怀恩,旧爱新情,一齐涌上心头,在锦衾中转侧着,教她一寸芳心,如何安排得下。这多情天子,从此便出奇地怜惜起来,香花供养,锦绣点缀。 杨妃一向矜持,到此实再难抵抗皇上频赐恩义,她只得一件一件地领受着。太宗怕杨妃深宫凄寂,又打发一队舞女来,早晚歌舞着,为杨妃解闷。 有时太宗竟和长孙皇后,亲自到迎紫宫中来,和杨妃说笑着,慰她的寂寞。杨妃深感皇帝的厚意,见了太宗也不似从前的严冷,一般地有说有笑了。太宗又体贴杨妃的心意,下诏给齐王在太极殿西面造一座祠庙,庙中专供着齐王的灵座,那祠庙建造得富丽堂皇,杨妃看了心下又是万分感激! 这时三年丧服已满,迎紫宫中撤去了齐王的灵座,杨妃换上吉服,越显得娇艳美丽。太宗皇帝越看越爱,从此一缕痴情却缠住在迎紫宫里,觑空便进宫来找杨妃谈笑。这杨妃受着太宗如此宠爱,她一寸芳心,从此也被太宗的声音笑貌占据住了。 她终日寂处深宫,嘴里虽不说什么,心中却念念不忘这位多情的天子。太宗偶然有一天不到迎紫宫来,杨妃心中便好似丢了什么爱物儿一般。 坐也不定,食也无味,魂梦也不安。一待到听得宫外小黄门喊喊喝道的声儿,杨妃便不觉柳眉轻舒,桃腮凝笑。 她宫中的宫娥和小黄门,看了这情形,没有一个不抿着嘴在背地里匿笑的。杨妃是奉旨不朝参皇上的,因此太宗进得宫来,只有宫娥出来迎接着,领着直走进内院去。 才见杨妃倚在软帘下,一手抚着云鬓,含着笑,在房门口迎候着。太宗抢步上前,两人低低地说笑着,肩并着肩儿,走进屋子里去了。 那随侍的宫娥见此情形,便一齐退出到廊下去守候着,只听得人语细细,跟着一缕沉烟,从纱窗中轻轻地荡漾着出来,半晌半晌,听得屋中,当的一声金钟响,两个宫娥,揭着绣帘,走进屋子去,献上茶汤。 皇上和杨妃相对饮着,他两人每天如此静悄悄地对坐着,直到东窗日落。杨妃再三催促着,太宗才依依不舍地退出宫去。 人非木石,太宗这样子的幽情密意,用在杨妃身上,岂有不感激之理。因此太宗再三劝慰着,到最末一次,杨妃便忍不住把自己身子,许给了太宗,但她究非寻常女子,不是苟且可以图得欢娱的。 太宗件件依了杨妃的意思。一面给齐王发丧,改葬在高陵,下诏追封齐王为海陵郡王。杨妃在早几天,迁出宫去,寄住在母家。再由太宗下诏,纳杨妃为淑妃,打扫起延庆宫,做杨妃的寝宫。 杨妃进宫的这一天,满朝文武,齐集太极殿朝贺,在西偏殿赐百官筵宴。杨妃进宫,按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