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5章渐渐不支 (第1/2页)
第215章 渐渐不支 祀奠乏主,室家靡依,死生流离,怨气凝结。力役不息,田莱多荒。暴令峻于诛求,疲甿空于杼轴。转死沟壑,离去乡间。邑里邱墟,人烟断绝。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驯至乱阶变兴都邑,万品失序,九朝震惊。上累祖宗,下负蒸庶,痛心腼貌,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若坠泉谷! 自今中外所上书奏,不得更言神圣文武之号。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咸以勋旧,各守藩篱。朕抚驭乖方,致其疑惧。皆由上失其道。 而下罹其灾,朕实不君,人则何罪?宜并所管将吏等,一切待之如初。朱滔虽缘朱泚连坐,路远必不同谋。念其旧勋,务在弘贷,如能效顺,亦与维新。朱泚反易天常,盗窃名器,暴犯陵寝,所不忍言。 获罪祖宗,朕不敢赦。其赦从将吏百姓等,在官军未到京城以前,去逆效顺,并散归本道本军者,并从敕例。 诸军诸道,应赴奉天,及进收京城将士,并赐名奉天定难功臣。其所加垫陌钱税间架竹木茶漆榷铁之类,悉宜停罢,以示朕悔过自新,与民更始之意。”皇帝下了这一道可怜的诏书,总算把王武俊、田悦、李纳三个人的反心劝了转来,他们都去了王号,上书谢罪。 那朱泚罪在不赦,且不去说他,那李希烈见了皇帝的罪己诏,知道德宗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便越发打动了他的野心。 他自恃兵强,便思自立为帝。德宗又得了一个密报,说李怀光也有反叛之意。德宗大惊,自顾奉天城中,兵马空虚。一旦事起,只愁无兵可战。 德宗便和浑瑊商议,欲添招兵士。浑瑊奏说:“如今人心慌乱,决无人肯应募。且初募的兵士,决不能应战。为今之计,不如向吐蕃去借兵。”德宗皇帝也深以浑瑊的话为是,当下立刻修了国书,命陆贽前往吐番去借救兵。 那吐番的大丞相尚结赞,得了德宗的御书,便遣他大将论莽罗,统兵二万,来救中国。这消息传到李怀光耳中,不觉大怒,立刻也上书与德宗,说:“向吐番借兵,是有三大害:如克复京城,吐蕃必纵兵大掠,是第一大害。 吐番立了大功,必求厚赏,是第二大害。吐蕃兵至,必先观望,我军胜,彼求分功,我军败,彼必生变,是第三大害。”德宗读了怀光奏本,觉得他的话说得很有道理。 此时吐蕃大兵已到边关,德宗忙又令陆贽去止住吐蕃人马,那吐蕃将士,见中国皇帝疑惑不决,心中便起怨望,那李怀光见皇上不用自己人马,却去向吐蕃借兵,这显然是不信任自己了,因此他反叛的心愈迫愈急。 便上表与德宗,说他不信任自己将士,轻召外兵,言下颇露怨恨之意。德宗看了表本,心中颇觉不安,便欲亲率六师,直趋咸阳。令怀光兵马前进,攻打长安。 怀光得了信息,疑是德宗皇帝亲自来擒捉他,便与他部下商议,欲举大事,正在慌张的时候,忽见又有圣旨颁来,加怀光为太尉,赐他铁券,永不加罪。 这原是德宗要安怀光的心。无奈怀光此时已决心反叛,对着中使,把铁券掷在地下,大声喝道:“怀光本不欲反,今赐铁券,是促我反矣!” 吓得那中使缩着脖子,转身逃去。这里李怀光见事已至此,便索性竖起反旗,遣使至朱泚处,连成一气,共讨唐室,那朱泚来信,便与怀光约为弟兄。 他日灭了唐朝,两家平分天下,一面又拿黄金十万,彩缎千端,去送与吐蕃将士,那吐蕃兵得了好处,也不愿帮助唐天子了,便偃旗息鼓地自回外国去。这里德宗皇帝见走了吐蕃兵,反了李怀光,更是吓得手足无措。 正无计可施的时候,忽见浑瑊慌慌张张地走进宫来,报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