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族有名~家宝拐夫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2/3页)

条,没想到隔几天他突然来访。孙剑玉的爹是朝中大官,连巡抚都给他几分面子,她又怎么好装死呢,于是很快换装出去,但推说身体不适,因此只在府中的花园走走,至于他说些什么,老实说她也不太记得,总之大概是说天气渐暖,春雨也下得差不多了,要约她出去玩。

    她借口奶奶生日快到,一一婉拒,他倒也没生气,直说下次有机会。

    有机会的意思就是还要再来烦她就对了。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再说吧。

    而且说不定到时候,变成是她自己想出去玩了。

    陈氏虽然觉得这儿子有点奇怪,不过一来府中事务多,二来为婆婆祝寿的客人渐至,实在也没时间理,只好有事装没事。

    就在这样的忙碌中,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终于,杜老太的大寿之日到来。

    杜老太生日,杜府席开十五桌。

    由于杜老太是女子,因此请的都是亲戚,并无来往的文人或官宦,在座的亲朋好友大多多年不见,讲起话来自然热闹。初夏天气凉爽宜人,花园中有隐隐花香。

    说起杜老太,长一辈的几乎都羡慕不已。

    说,杜初雪的笔墨手艺已尽得真传,杜生烟虽然活泼好动,不过天性聪颖,将来考个功名决不成问题,唯一的千金杜生香未来夫家又是朝中大官…说来说去,结论都是好福气。

    初雪坐在奶奶身边,看着一个又一个晚辈来跟奶奶贺寿敬酒,一个又一个的长辈说奶奶是有福之人,敬完奶奶,当然也要顺便夸夸她这个孙子,什么玉树临风,卓尔不凡,也有人直接问她婚配了没…

    她觉得自己好像一块猪rou,人人都在打她主意。

    几日不见,族姑依然不遗余力地跟她示好,还说什么银荷其实对她很有好感,但怕被认为是不自重之人,所以不敢主动亲近。除了族姑之外,刚刚一个表姨听说她尚未婚配,马上眼睛一亮,说自己有个女儿今年十四,端庄秀丽,能诗善琴,改日让他们通通书信…

    这已经是今天晚上第六个将她视为最佳女婿的长辈,不过搞笑的是这表姨把人认错,以为她身边的册云是杜三公子,两只眼睛猛盯着他瞧,一边瞧还一边夸“不愧是世家公子,身长玉立,器宇非凡”等等。

    主桌一阵尴尬。

    杜有松跟陈氏笑得脸快僵了,生烟似乎也憋得难受,整张脸皱成一团,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告诉这远方亲戚,这个“一看就是世家公子”的人其实是侍从,旁边那个“没规矩坐错位置的小子”才是正港三少爷。

    初雪已经好几日不敢看册云的眼睛,但情况尴尬,还是不由自主地看了他一眼。

    他没理她。

    桌下,她悄悄地踢了踢他的脚。

    男人嘴边勾起一点点笑。

    初雪又戳了戳他的腿。

    册云笑意更明显。

    “公子的风寒这几日才刚好,酒还是别饮太多。”册云笑着拿起她的酒杯,转身问旁边的丫头“醒酒汤呢?”

    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让表姨可以听到。

    闻言,丫头立刻打开暖石上的小竹篮,取出了白色茶盏放在桌上“请公子趁热喝。”

    啜了一口,初雪忍不住皱了皱鼻子“怎么这样苦?”

    “公子刚刚仅吃甜糕甜饼,自然觉得茶汤苦。”册云刻意对着表姨一笑“虽然味道不好,不过还是请公子喝完吧,不然明天要头痛了。”

    就见初雪咕哝一声,然后慢慢地一口一口吞。

    味道真不好,不过册云说得对,不喝明天等着头疼,然后是一整日的不舒服,比起来,把醒酒汤喝完还容易得多。

    半真半假的戏一下说明了主从关系,表姨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到,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是小心陪笑。

    初雪正觉得松了一口气,没想到这厢表姨才消停,隔壁桌的远房舅舅见有机可乘,一下子冲出来说,他的闺女珠儿比那个表姨的女儿更端庄秀丽,更能诗善琴,不如…

    不如就让她出家吧,初雪没好气地想。她已经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些问题了。

    唉。

    放下杯盏,接过丫环给的干净棉巾,印了印嘴角,她朝远房舅舅礼貌地笑了笑。

    以前还能说年纪小,等长大再说,但现在她都十七了,放眼整个江南,除了没钱娶妻的穷小子之外,大概就只剩下她还没娶老婆,有钱有家世却无婚配,除了准备出家,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件事情。

    但出家也很麻烦,是要住去和尚庙还是尼姑庵?

    “初雪,看你什么时候有空,就来舅舅家玩吧。”远房舅舅还在努力推销自己的闺女“舅舅家不远,坐马车两天就到了,也不是我自夸,珠儿的相貌,那可是没话说的…”

    就算珠儿长得天下无双,我也不能娶她啊。

    假公子娶真姑娘,像话吗?

    初雪是满肚子无奈,但为了不让奶奶难过内疚,还不能露出一点点难过的样子,想了一下,她只好那生香当垫背。

    先打打官腔“多谢舅舅好意。”

    再来个转折“不过呢,生香明年就要出嫁,未来夫家是朝中大臣,府中亲戚就有二十几口人,加上同住京城的旁亲加起来接近百人,礼俗嫁妆都不能马虎,此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