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_第203章亲自上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章亲自上阵 (第2/2页)

听到陆续有人提出的应对意见,杜克始终没有开口。

    或许论及专业性,他远不如在座的很多人,但要说到对于低口碑高票房影片的见识,恐怕这里所有的人加在一起,都不如他一个人多。曾经的《独立日》,就是超低专业口碑,超高票房的典型代表。

    而后的新世纪,这样的影片更是层出不穷,如果放在十年后,影评人的负面评价根本不用在乎。

    就算他们集体发声,单单是网络水军就能把他们淹死…现在这个网络还不发达,信息相对还不流畅的时代,影评人的影响力肯定比未来要大得多。

    但杜克向华纳兄弟提及排除影评人参与试映时,其实就预计到了可能会有如今的局面,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准备,方法放到未来,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

    不过在影评人声音还足够响亮的时候,绝不是其他导演敢随便做的。“影评人的抨击未必是件坏事。”在会议室又一次开始沉默的时候,杜克突然说话了“反而是我们可以炒作利用的地方!”

    不等众人说什么,他看向了身旁“查尔斯,有观众年龄段的统计吗?”“有一份午夜场和上午场的统计。”查尔斯·罗文在面前的文件里翻了翻,然后说道:“根据统计,《独立日》的观众以15岁到35岁为主,其中17岁到25岁占据了观影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七!”

    “也就是说17岁到25岁的观众是《独立日》的主流观众!”杜克看了看四周,继续说道:“不知道大家了解这个年龄段的人的想法吗?我今年24岁,还处于这个阶段,我想我对现在的年轻人的还是比较了解的。”

    众人都看了过来,杜克也没有卖关子的想法,直接说道:“这是最为叛逆的一个阶段,不相信任何权威,总是会质疑权威的观点。这也是很好奇的一个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拥有尝试一切的冒险精神,往往还具备实施的决心…”

    “实际上,这也是影评人难以影响到的群体!”声音渐渐放缓,杜克的话却异常清晰响亮“影评人以专业的眼光对我们抨击!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直接回击,影迷缺少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为什么我们不让喜欢《独立日》的影迷的声音出现在主流媒体上呢?”

    ***华纳和福克斯不是单纯的电影公司,有足够广阔的媒体渠道,轻易就能向全美发出响亮的声音。

    而且《独立日》总投资高达一亿多美元,午夜场的表现足够出色,显露出了大卖的潜质,这种涉及到重大利益的项目,根本不用任何人催促,他们就会投入充足的资源。利用普通影迷来影响普通影迷。

    虽然传统媒体远没有网络媒体那般方便,却也比总是高高在上、又对大众极其不屑的专业影评人更加高效。

    毫无疑问,在杜克的推动下,这必然会变成一场《独立日》与影评人的舆论纷争,尽管现在过于得罪影评人也有很多坏处,但在足够多的利益的驱使下,杜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甚至。

    他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亲自上阵,就像曾经的爆炸贝那样,与影评人正面交锋,从而吸引更多的眼球,为影片尽量多的贡献票房。同样,只要有足够多的利益作为鱼饵,华纳和福克斯一定会暂时站在他这一边。

    仅仅到了晚上,福克斯电视台家庭频道,就在一期现场互动节目上,用影院连线的方式,采访到了大量从影厅涌出来的普通影迷。在记者的镜头前,正处于肾上腺素飙升状态的影迷,毫不掩饰自己对《独立日》的喜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