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3/4页)
用手将画纸摊平,却弄巧成拙地将炭笔画给抹成一片模糊。“怎么办?” 她站起来,到奶奶房里取来熨斗,然后将浴巾对折,再把画放中间,用熨斗将画烫平,可是“菲利普”过后,还是无法恢复原来的平坦,看着画,她忍不住又掉下眼泪,眼泪滴在签名上,她赶紧用袖子把水渍压干,心疼地看着有点糊掉的签名。 “奇怪…”她看着签名。 以前没怎么留意,现在却觉得他在她画作上的签名似曾相识,她一定在哪里看过这个签名,是在哪里呢? 脑袋里灵光一闪,她霍然起身,将书架上Morrison画展的参观指南取来,翻到“杂交派对”那一页,再找来一副放大镜—— 果然,这两个签名是一样的! “怎么可能?”她揉揉自己的眼睛。又确定一次,果真是一样的签名,疑团在她心里慢慢扩大,为什么一样的签名会出现在范文森为她画的素描上呢?签名是她亲眼看着他签上去的,所以没有作假的可能,那么…Morrison的签名又该作何解释? 她想来想去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他崇拜Morrison,恰巧他的名字Va Vincent的英文缩写和Victor Van一样,所以他将签名练得和Morrison一模一样;二是有没有可能,Morrison后期的那些画,全是范文森画的?所以签名自然一模一样,那也解释了为何Morrisoni的画里会有两种不同的签名… 究竟哪一个推论是正确的?她不肯定,除了她的肖像,她不曾看过范文森其它的画,所以无法得知Morrison后期那些画是不是他画的,而且画家改变签名的方式其实并不稀奇;再说范文森对Victor Va Morrison的画了若指掌,可以见得他崇拜这个画家,所以模仿画家的画风,甚至签名,这对学画的人来说也是很普遍的情形! 但是要说模仿,这未免也太以假乱真了吧?难道他有个秘密副业,伪造名画? 太多问题在她脑海里打转,却没一个答案能满足她,这让她愈来愈苦恼。 “对了!”她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她找出之前为写美术鉴赏的报告而收集的剪报资料,然后打电话去报社。“请转艺文版的林茂仁先生。” “请稍等。”总机转接的嘟嘟声之后,一个男人接起电话。“喂,你好。” “林先生吗?” “我是。你哪位?” “对不起,你不认识我,我是你的读者,我看过你之前写的有关之Victor Va Morrison的报导,可不可以请问你一些事呢?” “好啊。” “你报导上说Morrison没有结婚,但是有收养一个小男孩,请问你知道这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吗?” “等等,我查一下。”一阵敲打键盘的声音之后。“这个小男孩叫Victor Va Morrison。” 一样的Vincent让她心跳加速。“那再请问,这个小男孩是不是东方人?” “咦?你怎么知道他是东方人?”他报导里并没有写啊。 “我猜的。”她觉得自己的声音有点颤抖。“你知道这个小男孩今年几岁吗?” “他被收养的时候是十一、二岁,算算年纪,今年应该快二十岁了吧。” “那Morrison死后,他的遗产是不是全由这个男孩继承了?” “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的。” “理论上来说?” “因为Morrison的遗族有意见。你也知道的,这笔遗产可不是个小数目,Morrison的遗族没有拿到半毛钱,自然不甘心…” “我知道了,谢谢你。” 挂上电话,她似乎看到混沌之中一点微光了。 困苦的童年和一大笔遗产…原来他并不是开玩笑,只是有那么一大笔遗产,他何必还要来台湾念五专?而且还挑中她的学校,他究竟在想什么? 每天一早醒来,梳洗完毕之后,席明嘉第一件事就是去范文森的公寓,看他回来了没;然后每天一早,她都等到管理员对她摇头和一个抱歉的微笑。 “也许他真的不回来了…”她这样想,也努力说服自己相信,仿佛做好最坏的打算之后,就算真的发生了也不会太难过。 “你要不要留个电话给我?等范先生一回来,我就打电话告诉你,那你就不用每天跑来问了。”管理员热心地提议。 她摇摇头。“谢谢你,不过我想自己来问。” 每天往返于席家、范家和店里之间,时间过得飞快,寒假过了大半,为期两个月的Morrison画展也即将到尾声。 她又去看了画展,闭幕当天正是星期天,展览场内依旧是人潮汹涌的盛况。她想,晚上灯光熄灭之后,这些画就要被封箱装柜,运往日本继续展出了… 她仔细地看着每一幅画,尤其是Morrison后期的画作,她在“杂交派对”前伫足良久,看着画的右下角那个熟悉的签名,心里波涛起伏。 “是他画的吗?”看着画,她自己问自己。 如果这幅画真是他画的,那画这幅画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听说这画表现的是画家的灵魂、内心的想法,那这些扭曲的线条和错乱的颜色是否也反应了他的不安?又代表着什么意义呢? 她真遗憾自己没有美术天分,上课时又没仔细听课过,所以无法体会这幅画的意境,如果她知道,也许就可以多了解他一点。 “咦?你不是…董mama吗?”她眼尖地发现,身边和她一样伫足停留的人是张君红。 “你是…” “我叫席明嘉,是董致谦的同学,我们上次也是在画展巧遇。” “哦!对了,你是阿谦的同学。”张君红想起来了。 “好巧,我们在开幕和闭幕都碰在一起。” “是呀。”张君红小声地回答,双眼看着画。 她小心地看着张君红,觉得她气色不是很好,看来似乎生病了。 “今天另一个同学没陪你来吗?”张君红突然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