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尚可拨舏反正 (第1/2页)
第124章 尚可拨舏反正 ***话说朱元璋离开郭子兴,率领徐达、汤和别为一军,南下略地,行抵定远,计降驴牌寨民三千。又东行袭张知院于横冈,收得降卒三万人。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用为谋士,进拔滁州。 旋闻子兴为赵均用所困,以计救免,迎子兴入滁,另遣将张天佑,攻下和州,忽闻怀远人常遇春来降,元璋忙令延入。 见他生得燕颈豹颔,虎头环眼,相貌堂堂,俨若天神,立擢为帐下总兵,接着又有巢湖渠帅,愿率水师千艘,前来投诚。元璋大喜道:“我正虑渡江无舟,今巢湖帅廖永忠、俞通海等来投,此真天助我也!” 当即率兵至巢湖,与廖、俞等相见。推诚接待,彼此大悦。休息三日,扬帆出发。至铜城闸,遇元中丞蛮子海牙,舟不得前。 会天雨水涨,得从小港绕出,袭击元兵,一鼓退敌,直抵牛渚。牛渚南岸有采石矶,向称要隘,两岸皆有元兵扎驻,刀枪森列,壁垒谨严。 元璋看了形势,下令先攻牛渚。众将应声齐出,争抢牛渚。元兵呐喊来迎,禁不住元璋这里将勇兵强,早已渡了牛渚,杀死元兵不计其数,其余的一律逃去。牛渚既下,进攻采石。 常遇春率兵充作前锋,呐喊而进,那采石矾高出水面约有一丈有余,众将士舣舟前进,都为矢石击退。常遇春目睹情形,不觉大怒,左手持盾,右手执矛,一跃而登,刺死守矶头目老星卜喇,单身直入。 众兵将见遇春登矶,也都奋勇而上,一刹那顷,攻破了采石矶,遂乘胜进拔太平。元总管靳义赴水而亡。 众将迎元璋入城,乃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召当涂人陶安,参议戎幕,以耆儒李习为知府,揭榜安民,严申军律,民心大悦。休息数日,又进兵攻元集庆,连破元将大营,直逼城下。 其时元将福寿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奉命守集庆路,督兵出战,屡次败退,向元廷乞救,又不见应,直困得里无粮饷,外无援兵。福寿见城已将陷,百司皆逃,便高踞胡床而坐,遂为乱兵所杀。 元璋入城,抚慰吏民,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自称吴国公。一面命将四出,分略郡县,镇江、广德等处相继而下。 此时的刘福通,势焰亦日盛起来,命毛贵出山东,李武、崔德出陕西,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出晋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出秦陇,自居河南,调度各军。元朝的江山,已经尽为群雄所占据了。 不料在这危急之时,竟有一个誓扫寇盗的人突然而起,替元朝尽力战争,几将所失的土地克复了一半。 你道这人是谁?乃是颍州沈丘人,名叫察罕帖木儿,募集子弟兵,仗义讨贼,他本是阔阔台的后裔,阔阔台收河南时,留家颍州,所以子孙相传,世居于此,未尚他徙。 适值颍州盗起,遂募集子弟兵数百人,与罗山人李思齐同设奇计,剿平寇众,定了罗山。报至元廷,授察罕帖木儿为汝宁府达鲁花赤,李思齐知府事。 于是所在义士,相率来归,集合万余人,自成一军,转战而北,所向无敌。颍上群盗,莫不畏惧,因此威名大震。 嗣以刘福通攻据陕州,知枢密院答失八都鲁檄察罕帖木儿、李思齐赴援。察罕帖木儿闻命独行,至陕州,见城池坚不可拔,思得一计,就营中焚着马矢作炊烟状,以为疑兵。 自率军夜集灵宝,灵宝与陕州唇齿相依,守城的贼将不作防备,被察罕帖木儿一攻而破。次日还攻陕州,陕州贼将闻风而逃,追杀数十里,毙敌无数,以功加河北行省枢密院。 贼将李武、崔德逼长安,察罕帖木儿往救,大破之,诏擢察罕帖木儿为陕西左丞,且许便宜行事。嗣因贼将毛贵犯京畿,命他入卫。 即令部将关保等分屯关峡隘口,自引重兵东行。值贼关先生、破头潘等,大掠寨外,满载而归,察罕帖木儿闻报,投袂而起,截破贼众,尽获所有,这一次的战争,杀贼数万,余路远遁,河东平定。 顺帝连得捷报,大加奖勉,升任陕西行省右丞,兼行台侍御史,扼守关峡晋冀,镇抚汉沔襄阳,便宜行阃外事。 察罕帖木儿有志收复中原,乃练兵训农,休养了半年,大发秦晋人马,直捣汴梁。其时韩林儿表面上虽然称帝,却事事受制于刘福通。 那刘福通又不能统御在外诸将,因此上下离心,兵将解体。闻得察罕帖木儿大兵前来,纷纷逃溃,所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