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章势力排在最后 (第2/2页)
前夜的“梦境”写出来,交给柳如梦看。 好在韩漠对于《聊斋》故事熟读于心,那好几百个精彩的故事,足够他一年所用,而柳如梦对于五少爷的“梦境”也越来越钦佩,知道梦境是假,但五少爷天马行空编织故事的才华却是少有人及了。 ***韩漠担心萧同光贼心不死,还要去sao扰碧姨娘,所以将自己的两大心腹韩青和朱小言一左一右布置在听水园子外面的两侧,无论萧同光从哪一面进去,都会被发现。 而且下了命令,只要萧同光靠近,就用他那一套,拿着黑纱袋蒙着萧同光的头暴打一顿,二人自然是没有异议的。 韩沁知道母亲差点被萧同光侮辱,几次要去找萧同光,都被碧姨娘拉住,母女二人时常抱在一起,黯然落泪,好在韩沁知道哥哥在保护自己和母亲,心中才感欣慰。 ***韩玄昌领着东海城大小官吏准备下海采珠的事宜,最重要的便是召集下海采蚌以及从蚌中取珠的人手。 深海采集珠蚌,没有现代的氧气罐,唯一的途径便是召集水性一流能在海底长时间工作的人,东海居民大都水性极好。 但是能在海底连续长时间工作,却也是极困难的事情,这类人手只能慢慢挑选。韩家本来的采珠人手并不多,加起来采蚌和取珠的不过二三十人,但是要想完成大规模采蚌取珠,取出数千珍珠。 那可是需要大量人手,至少下海采蚌和船上取珠的人手各一百人,这才能尽快完成珍珠采集任务,按时向朝廷缴纳珍珠。采蚌人难寻,那取珠的人手也不好找。取珠是手艺活儿,细小的珍珠从珠蚌中取出。 那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非但手巧心细,而且必须对珍珠有一定的了解。若是随便找人手凑数,手艺不精,只要伤了一丝儿珍珠,甚至在珍珠上划出细小的痕迹,那么珍珠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韩玄昌在忙,韩漠也没有闲着。按照大宗主的吩咐,韩漠和韩源这一日便要前往东海镇抚军军营去领职。 所谓的领职,这是世家子弟的待遇。九大世家的直系子弟,命中注定都会成为燕国的官员,这是朝廷也无法阻止的特权。 到了一定的年纪,世家子弟就会前往本族所辖的权力机构任职,这种任职不同于在朝廷的衙门任职,地方性的官职,只需要家族认可就行,甚至不用向朝廷禀报,除非品级太大,才需要上折子交由内阁议定。 然后皇帝亲自下旨。韩漠临行前,韩夫人好一番交待,无非是让他听二伯父的话,在军营中不同于在家里,凡事要小心谨慎,要维护韩家的尊严和威势,不可任性妄为等等,啰啰嗦嗦大半天,到了正午时分,韩漠才在韩源的叫唤下,各自骑了一匹快马,领了几名家丁前往东海镇抚军行营。 自东海城东门出城,不过四十里地便可到达东海镇抚军行营,再往东去不过十里路,便是一望无垠的大东海,那是韩家的根,韩家的发源地,是韩族老人们喋喋不休诉说的故事。***“小五,快到了,你看那里!” 韩源放慢马速,指着前方道。前方不到五里处,黑压压的一片,就像匍匐在苍茫大地的巨兽,蔓延开来,那里正是东海镇抚军陆上军营,不下海的时候,镇抚军将士便是在陆上cao练。耳畔边,能够清晰听到从大东海传来的海狼声。 那股子海上飘过来的腥味,比之在东海城内,更是浓郁不少。韩漠倒也不是没有来过,但是这一次的心情和以前是不同的。以前不过是带着玩耍的心情过来,是一个旁观者,但是今日入营,就等于要正式成为镇抚军的一员。 虽然未必真的会在镇抚军长年累月待着,但是却也是其中的参与者了。“四哥,你说二伯父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官职?”韩漠托着下巴,望着前方的行营,笑眯眯地问道:“总不会一过去便让你我当统领吧?” “统领倒未必,但是一个校尉总是有的吧!”韩源喃喃道。东海镇抚军虽然在名义上是朝廷的海军,但是实际上还是韩家的私家海军,建制是从东海王韩天涯那个时候便一直承袭下来的,但是军费却是要从朝廷里拨下来的。 毕竟这支军队是燕国的海上防务力量,比起燕国另一个靠近东海的吴郡的海防力量,东海郡的海防力量要强大得多。东海郡的海岸线极长,达数百里。 而吴郡不过是突出一角,海岸线还是在狭窄的海港之中,非但不能拥有东海的海洋资源,就连十几艘战船都没有太多的出海经历。 而且吴郡所属海域比起东海郡海域的物产丰富,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正因如此,虽然西门世家控制着吴郡,但由于吴郡面积狭小,物产匮乏,而且西门世家在朝中的势力稀薄,所以在九大世家之中,他们的势力排在最后,还要弱于韩家的姻亲胡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