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9章篮中盛着鲜花 (第2/2页)
碧柳丝丝,植遍堤上,迎风作舞,恍似折腰接驾。柳色映着波光,绿沉沉一片,好不幽凉。炀帝点头顾萧后道:“此湖波光生翠,就题它为翠光湖可好?” 萧后道:“圣上自是定评,何必问妾。”世基却道:“东湖题为翠光,甚是恰当。”他们且言且行,转到了南湖,这时骄阳正高。南湖以地势关系,独占了阳和之胜,一轮赤日,映照在湖心,只觉金光浩荡,果成奇趣。 炀帝对世基道:“此湖径可题为迎晖湖,卿意如何?”世基道:“迎晖虽佳,似兼浑伦。依臣看来,此湖独占阳光之胜,不如题为迎阳。” 炀帝点头称善。不觉得折入了西湖,只见白鸥数点,出没波中,四面芙蓉临水,玉影亭亭,浩荡荡一片烂银般灿烂。萧后欢喜道:“此湖绝佳,圣上快与题个佳名。” 炀帝笑道:“朕已是想得了,叫作银光可好?”世基称善,萧后也道恰当,炀帝甚是有兴。不觉到了北湖。 但见峥嵘怪石,崛起湖中,高低大小,形式各异,波儿因风激动,向石上撞去,便发琮琮的幽响,令人听了意远,炀帝连声称佳,问世基道:“此湖可题什么名儿?” 世基思索了一回,摇了摇头道:“还请圣上赐名,愚臣却不敢辱没此湖。”炀帝略一沉吟道:“水清因石洁,不妨叫作洁水湖。” 世基献谀道:“非是圣明,怎能想得到,愚臣甘拜下风。”炀帝格外得意,不多一会,转入了中湖,却较四湖略大,一片波光,浩淼明爽,炀帝便题为广明湖。 南偏一半,遂已游尽,世基便道:“北面大湖十六苑,圣上索性玩遍了罢。”炀帝笑道:“既来此地,怎肯只游一半。”乃向北面行去,正是:风光不尽仍须赏,莫使南湖笑北湖。***? 话说炀帝和萧后,到了北面大湖跟首,游玩了一刻,炀帝便题大湖为北海。湖中三个山儿,竟仿了海上三神山的名称,一称蓬莱,一称方丈,一称瀛洲。 炀帝又沿着长渠,游遍了十六苑,一一题了名称,乃是景明、迎晖、栖鸾、晨光、明霞、翠华、文安、积珍、影纹、仪凤、仁智、清修、宝林、和明、绮阴、降阳十六个苑名。 炀帝便命王桂枝主持了景明苑,谢湘纹主持了绮阴苑,樊玉儿主持了积珍苑,秦凤琴主持了清修苑,刘云芳、狄珍珠分主了影纹、文安。 梁文鸳主持了迎晖苑。栖鸾苑委派了李庆儿。陈菊清主持了宝林苑。方珍娘、柳绣凤,一个晨光苑,一个仪凤苑。田玉芝管领了和明,石筠青主持了降阳。 张丽卿、黄雅云、朱吉儿三个,分管了明霞、翠华、仁智三院。十六苑的夫人,少不了又谢恩一番,各自入院主持。名称既定,已近午刻。炀帝始和萧皇后回到了显仁宫进膳。 虞世基却将先时拣得的玉印十六方,派匠速刻,以便十六苑夫人分佩。炀帝进过了午膳,又是命驾西苑,并命内侍马忠为西苑令,专司出入启闭的事儿。 那时十六苑的夫人,既是奉了旨意,各人分住了一苑,便一个个都想君皇宠幸,各在苑中张扬铺丽,肆意的争新斗异。琴棋书画,笙管箫簧。 这一般东西,更是应有尽有。这天炀帝却先看中了仪凤苑,原来苑的四周,尽是翠竹环绕,绿映窗棣,在这炎夏的午昼,惟有此苑凉爽,炀帝故先中意。 他也不用护卫随从,身穿一袭纱袍,头戴平凉纱巾,手中执了一柄薄罗小圆扇,一个人悄悄地踱到仪凤苑,已觉凉生半身,好不爽人。走进了苑中,却不见一个人儿出来迎接。 炀帝原是不重视礼节的,并不在意,便留意苑中陈设,但见四墙所悬,不是什么书画挂屏,都是一只只竹丝小篮,篮中盛着鲜花,发出一股清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