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古惑仔兴趣 (第1/2页)
第30章 古惑仔兴趣 其实康剑飞哪会设计什么造型?要是换个几十年后的大陆人来,一眼就会看出赵雅芝这身打扮,不过是她代言“老凤祥”珠宝的一张宣传照造型… 客串完造型师后,康剑飞又当起了摄影师,指挥着灯光师们设背景板、打灯光。康剑飞上辈子都是玩的电影摄像机,很少拍平面照片,不过这不代表他不会。 对光影视觉有着敏锐判断能力的他,玩起平面摄影来,绝对比许多专业的平面摄影师更棒。一组晚礼服的照片拍完,康剑飞又让发型师重做发型,换上了一身现代职业女性的服装。 整整拍了一天,康剑飞一共给赵雅芝拍摄了四组照片,分别是晚装、家居、职业和旗袍。冲洗出来后,康剑飞拿着照片跑到《东方日报》马成昆的办公室,将照片往他办公桌上一扔,笑道:“马先生看看如何?” 马成昆只看了一眼就挪不开眼睛,这些超时代的照片实在让人惊艳。马成昆见过的美女也不少,但赵雅芝这些照片却给他一种见到了仙女的感觉…原来一个女人可以美得不食人间烟火。 “你拍的?”马成昆咽了咽口水问。康剑飞点点头,问道:“杂志那边准备好了吗?”马成昆强忍着继续欣赏仙女的冲动,收起照片说:“早准备好了,就等你的照片。”两人口中所说的杂志,就是《东方日报》旗下一本叫做《东方周刊》的娱乐杂志。 这本杂志当初创刊时,是看到《明报周刊》热卖而跟风出版的,可惜销量一直上不去,每期只能卖几千份,此时的香港,《明报周刊》可以算是娱乐杂志中的王者,《东方周刊》办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越。 康剑飞给马成昆的建议就是,将《东方周刊》从一本娱乐杂志转型为时尚杂志,别辟蹊径才能取得好成绩。 此时的香港还没有真正的时尚杂志,香港人对名牌的观念也未成形,许多年轻人的衣服不是去衣店买的,而是就近找裁缝做的。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名牌的概念被潘迪笙树立起来。 加上香港社会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世界各大时尚杂志才纷纷进入香港。康剑飞也不是要马成昆做成纯时尚杂志,毕竟如今香港的时尚市场还处于拓荒时代,所以建议他做一本娱乐与时尚元素并重的杂志。 将原本的周刊变成半月刊,并且加大杂志开本,使用更优质的纸张和油墨来印刷,做成一本从外型上就能区别于《明报周刊》的精品杂志。 如今许多世界名牌都已经进入香港市场,但大多数香港人对它们并不太感兴趣。一旦这本杂志销量提高,并且在读者心中树立起一定的时尚意识,必然会吸引到无数世界名牌的香港经销商,到时广告费肯定会赚翻。 按照康剑飞与马成昆的约定,如果改版后的《东方时尚》(即《东方周刊》),销量突破一万五千份的话,马成昆就一次性付给康剑飞3万元的策划费,并且《东方日报》和《东方时尚》免费为康剑飞的电影做一个月的广告宣传。 康剑飞最喜欢做的就是一举数得的事情,帮马成昆策划改版《东方时尚》,完全是一时兴起,但做成后收获却不小:一可以加固与马成昆之间的交情。二可以赚上一笔现金。三可以包装出一个完美的赵雅芝,扭转其在公众当中的负面形象。 四可以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免费做宣传。***一大清早,王晶就被老婆从被窝里踢出来,他今天还要赶早去给人送剧本。香港电影圈里有个名词叫“飞纸仔”说的就是王晶这种情况。 导演为了赶时间,电影开拍前根本没剧本,只有一个故事大纲,开机后就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经常是拍一天写一天的剧本。 像后来程小东拍《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着徐克和文镌的“飞纸仔”拿到当天的剧本才能开机。王晶洗漱完毕后,准备拿着剧本出门,却看到他老爸王天林猛地挂上电话,气呼呼的脸色很不好看。 “怎么了,老豆?”王晶关心地问。王天林不悦地说:“台里叫我快点把《上海滩》随便拍完,别再浪费制作费了。 赵振强已经在联系潘迎紫,准备改拍古龙的《名剑风流》,让这部剧顶替原来安排给《上海滩》的播出时段。”这种事情王晶可帮不上忙,他随便安慰了几句,便拿着剧本出门了,下楼时顺便把报箱里的《东方日报》拿上。 自从康剑飞的《寻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