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章晨昏定省 (第2/2页)
可以窥伺太祖动静,暗中通知光义,早作准备,所以竭力请行。 当下太祖将诸事分派已毕,便率领御林军,并扈从诸臣,启驾往潞州而去。光义同着在廷诸臣,送过圣驾,各自回城。 他奉了太祖之命,代理政务,又充了宫廷总监,不论宫中府中之事,都要归他处理,权柄在手,自然可以任意而行,毫无顾忌了,原来太祖兄弟,本有五人。 太祖居次,长兄匡济早亡,太祖即位,追封曹王。三弟即匡义,太祖即位,改名光义,封晋王兼殿前都虞侯,领开封尹。四弟匡美,改名光美,太宗即位,又赐名庭美,太祖封为秦王,领兴元尹。五弟匡赞,幼即夭亡,追封为岐王。 兄弟之间,惟光义生性最为狡猾,外貌宽仁,内实深沉,而且生得相貌异常,幼年时候有相者说他将来贵不可言,必为太平天子。太祖也常常说:“光义龙行虎步,仪表非凡,将来后福无限,胜我十倍。” 光义听了此言,也以此自负,便有不愿居于人下之意。陈桥之变,光义出力最多,功绩最大,也一半为着自己将来的地步,及至太祖受了周禅,封光义为晋王,领开封尹,班于文武诸臣之上。 他便暗中结交大臣,收揽贤豪,邸内蓄着勇士,名为护卫,实则隐怀异志。只因太祖生有二子,长名德昭,次名德芳,德芳虽幼,德昭年龄已长,深恐太祖立德昭为太子,自己日后的希望便断绝了。因此预先招收了勇士谋臣,养在邸中,暗暗策划。又因赵普最得太祖信任。 此时虽未入相,已是权倾朝野,异日不患不秉朝政。光义便暗中笼络,曲意交欢,看待赵普,犹如兄弟一般。 赵普也感念光义相待之情,每在太祖之前,称赞光义,英明仁厚,豁达大度,可以付托大事。光义见赵普已入自己彀中,便暗中和他商酌,如何可以进行大事,谋取将来的皇位。 那赵普,字则平,原是幽州人氏,秉性深沉,有岸谷,多忌刻,尝以天下事为己任,少习吏事寡学术,尚智谋、及事太祖,尝劝他道:“卿才可为宰相,宜多读书,以裕经纶。” 赵普奉了太祖之命,从此注意读书,每逢退朝,回至私第,便闭户启箧,取书读之,手不释卷,咿唔竟日。至竖朝临事,取决如流。 他家中人,不知读的是何种书籍,待他出外,私自启箧观之,乃《论语》二十篇也。当日光义和他商议日后大事,便暗暗为光义筹划道:“主上英明果断,灯照靡遗,殿下万万不可轻率,露出形迹来,反为不美。臣知太后,于诸子之中,最为钟爱的乃是殿下。 且因周室之失国,由于幼主临朝,主上方得乘机崛起,奄有天下。太后鉴及于此,常常说:‘国赖长君,当以周室为前车之鉴,不可蹈其覆辙。 ’主上因太后这般言语,心亦为动,所以并不敕立太子,就是皇长子德昭,年已长成,至今还没有加以封号,也是这个缘故。殿下只要乘着这个机会,侍奉太后,得其欢心,使太后注意殿下。 不过一句话,大事便可成就,而且冠冕堂皇,继承大统,哪里用得着旁的谋划呢?”光义听了赵普的主张,深以为然!从此以后,便进行图谋皇位的手段了。未知光义怎样图谋,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光义纳了赵普之言,暗中图谋帝位,欲博取杜太后的欢心,便常常到仁寿宫内朝见太后,做出十分孝顺的模样来。太后于诸子之中。 本来最爱光义,见他对于自己很尽孝心,更加十分溺爱,但是光义虽可出入宫禁,究竟为礼法所拘,不能任意行动。 这时太祖亲征李筠,命光义代理政务,又充了宫廷总监,宫中一切事情,皆须由他管理。便借此为名,日夜在宫,每天到仁寿宫问安侍膳,晨昏定省,显出百般孺慕的样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