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只因大军到来 (第2/2页)
挡呢?” 正在暗中踌躇的当儿,忽听关下有人大叫开关。廷辉低头看时,却是宁州刺史王洪,遂即问道:“我闻你已降周,来此何故?”王洪答道:“我为关内生灵,所以单人独马,前来和你商议,可速开关,放我入内,自有话说。” 廷辉便下关来,命兵士开门,放进王洪。相见之下,王洪便道:“周兵来势甚盛,未易抵敌,我劝将军不如降了周兵,保全关内生灵。” 廷辉沉吟了半晌,想不出什么退兵的计策,只得依从王洪之言,随着他开关迎降。匡胤见廷辉来降,用好言抚慰了一番,方才问他前面的路径。 廷辉道:“过了此关,不到数十里路,便是瓦桥关,水路甚是狭隘,不能行驶大船,元帅若要进军,必须舍舟登陆,方可前去。” 匡胤乃派偏将偕王洪往宁州镇守,又添兵与廷辉守益津关。暗中想道:“韩通人马尚未到来,若在此守候,未免坐失时机,不如乘胜直进为上。”想毕,便命三军舍舟而陆,向前竞进。 未满一日,即至瓦桥关。守关的将官,名唤姚内斌,率领数千骑卒,出关抗拒,哪里敌得过匡胤?战了一阵,早被匡胤杀得马仰人翻,逃回关中,不敢再出。匡胤率兵攻关,直至一昼之久,不能攻入。 到得次日,韩通人马亦已到来,与匡胤相见,诉说瀛州刺史高彦晖,莫州刺史刘楚信,瞧见兵到。 即行投降,所以兵不血刃,直至此地。只因山路崎岖,人马难行,来迟数日。匡胤也把自己行军情形,告诉了韩通。遂即领兵直搏关前,叫姚内斌答话,内斌上得关来,匡胤说道:“守将听着,天兵到来,瀛、莫二州,及宁州、益津关,莫不望风降顺。 独有你守着这区区瓦桥关,要想抗拒天兵,我不难一鼓入关,因念南北生灵,同是赤子,不忍玉石俱焚。 你若稍知时势,怀念故国,从速投降,免遭杀戮。”内斌听了,低头想了一会,方才说道:“且待明日再行报命。”匡胤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迫,明日不降,休怪我刀下无情!” 说罢,径自领兵回营,恰好都指挥李重进等,带领禁军,如飞而至,匡胤知世宗已到,忙同韩通率领诸将出营接驾。 世宗入营,慰劳一番,询问军情,匡胤、韩通一一陈奏。世宗当晚即宿于营中。到了次日,姚内斌果然出关投降,匡胤引他入见世宗。行过了礼,世宗温语抚慰,内斌叩首谢恩。遂即引导世宗进关。 世宗见连降了各处关津,心中十分欢喜,便命置酒庆功,令文武诸臣,俱皆入座。席间议及进取幽州之策。诸将一齐奏道:“陛下离汴都不过四十余日,兵不血刃。 即得燕南诸地,此正声威远播之际,敌人自应丧胆,但辽主亦甚知兵,闻得燕南之地已失,必定用重兵扼守幽州,陛下若欲进兵还宜审慎为是。”世宗听了,甚为不悦,便默然无语。诸将见世宗面有不悦之色。 也就不敢多言。酒阑席散,世宗退归营中,密传先锋都指挥使李重进入帐,吩咐道:“朕志在统一天下,削平南北,今已出兵到此,幸得燕南各地,岂肯就此罢手。 你可于明日,率兵万人,先行出发,朕当亲自接应。”李重进遵旨而退。又传散骑指挥使孙行友,命率骑兵五千,即日往攻易州,孙行友亦奉命而去。 次日,李重进带兵先行,到了固安,城中官吏早已逃避一空,城门大开,周兵一拥而入。得了固安,重进令军士暂时休息,再往前进。 转瞬之间,世宗御驾亦至,到了固安,遥见一道长流,阻住去路,其水荡荡,深不见底。因此召见土人询问此水何名,可有舟楫渡过此水?土人答道:“这水叫作安阳水,向来有木筏可渡,只因大军到来,辽人将木筏拘往对岸,所以无舟可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