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闱史_第36章备了皇后仪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章备了皇后仪仗 (第2/2页)

,亦系儒家之女。

    民女今年十八岁,蒙圣上洪恩,点选入宫,民女父母,不敢有逆圣旨,所以报名上册的。”太祖听她奏对,也很有礼节,甚是合意。遂又宣过两名宫监,传旨引方翠娥往万春宫,改换内家装束,在彼侍候。

    方翠娥谢恩已毕,也乘着宫车而去。太祖这里,又看那第三第四名时,虽也生得美貌,却不及宋淑贞、方翠娥两女的从容不迫,奏对明郎了。

    当下将这上等的名册,一一看过,吩咐总管太监,将这二十八名绣女,分派在坤宁宫、景福宫、长春宫、万春宫去当差。总管太监领了旨意,引着二十八绣女,往四宫内分派。

    太祖见上等名册发下,着内监把这二千七百七十名绣女,分别派往各宫听差。内监领旨而去。箫管声中,徐徐而行,直抵午朝门外,早有文武臣僚,从受禅坛绕道先至,俯伏道旁,恭迎圣驾。

    匡胤的銮舆,直入崇元殿,升了御座,净鞭三响。文武百官,各按爵位向上朝贺,行君臣礼,高呼万岁,舞蹈已毕,有殿头掌礼官,高喊平身免礼。众官起来,文东武西,分班侍立。

    早有太师符彦卿、枢密使范质,分着左右,夹侍着周主宗训,来至丹阶,行礼叩贺。匡胤正欲起立答拜,有赵普奏道:“周主观为主上之臣,君无拜臣之礼,望陛下不必谦虚,有碍君臣之礼。”

    匡胤乃止,遂宣敕命,封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符彦卿、范质又着宗训,俯伏谢恩,然后同着符太后,含着一泡眼泪,迁居西宫而去。

    周主既取消尊号,匡胤即拟改定国号,因前邻归德军,在宋州,特称宋朝,以火德王,色尚赤,改元建隆,大赦天下,颁诏各镇。追赠韩通为中书令,厚礼收葬。

    又录佐命元功,授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高怀德为义成军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安军节度使。王审琦为泰宁官节度使。张先翰为江宁军节度使。赵彦徽为信军节度使,并皆掌侍卫亲军。擢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

    所遣副都点检一缺,命高怀德兼任。赐皇弟匡义为殿前都虞侯,改名光义。赵普为枢密直学土。周宰相范质、守司徒,兼侍中。王溥守司空,兼门下侍郎。魏仁甫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均同平章事。

    其余周主旧臣,悉进位加级,这一班攀龙附凤的臣僚,都受了新主的宠命,莫不欣欣然各现喜色!

    那里还记得周主的旧恩?从此这赵匡胤,便安安稳稳做了大宋朝第一代皇帝,史称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太祖皇帝。我这书中,说不来许多徽号,但称他为太祖就是了。

    后人有诗咏宋太祖篡夺周位,这班臣子,都一齐忘了世宗的恩德,甘心受宋朝的爵位道:周祚已移宋鼎新,首阳不食是何人?片言未合忙投拜,可惜韩通致杀身!

    太祖大封功臣以后,又立四亲庙,尊高祖眺为僖祖文献皇帝,曾祖珽为顺祖惠元皇帝,祖敬为翼祖简恭皇帝,妣皆为皇后。

    父弘殷为宣祖昭武皇帝,每岁五享,朔望荐新,三年一袷,五年一禘。庙祠既定,乃尊母杜氏为皇太后,立夫人王后为皇后,原来太祖原配贺氏,生一子二女,子名德昭。

    在周世宗显德五年,贺氏即因病逝世,继娶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女,世宗朝曾赠给冠帔,封琅琊郡夫人。至是太祖继位,遂立为皇后。

    又有妓女韩素梅,太祖微时,偕郑恩等往勾栏游玩,素梅识得太祖乃大贵之相,遂倾心相待,愿以终身倚靠,作为偏房。太祖允之,在周世宗时,已经接至汴京,作为侧室,此时亦封为惠妃。

    太祖敕封既毕,又下旨命内侍打扫宫庭,收拾寝殿,令王溥、魏仁甫为迎銮正副使,备了全副仪仗,至点检衙署,迎请杜太后入宫。高怀德持节,备了皇后仪仗,迎接皇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