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月下波罗毬 (第2/5页)
公子是-”她看向木子静,顿了一顿。 “木子静,你的队友。”“少年”微笑地伸出手。 祝晶先是静静打量了“少年”一眼,才伸手与之交握,点头笑道:“你好,我是吕祝晶。”她转身又向男人们道:“若非志在必得,我不会如此莽撞。”她保守地宣布:“这场球赛,我至少要拿三筹。” 又是三筹!男人们面面相觎一眼,却不敢语出讥笑。 他们看得出来,这两位穿着男子马毬衣、眼神却炯炯坚定的姑娘可是认真的。 “你呢?小春,你也要上场吗?”刘次君笑看向腿儿短短的小丫头。 小春鼓着腮帮子,抱着一袋备用的球杖道:“我是援军。” 祝晶笑着。“对,我们的援军,请指教。” 明白无法阻止祝晶,恭彦只好再三叮咛:“千万别逞强,知道吗?别让我担心。” 祝晶吐露微笑。“好。” 临近比赛时间,两队成员分别乘马出场。一青衣、一红衣,在高烛照映下,衬托得各自毬衣的文彩斑烂鲜艳。 马球场十分平坦宽广,东西两端的平地上各立着一组木柱球门,高不过丈(三公尺),宽不过五步(七公尺半);东侧的球门饰以红锦,西侧的球门饰以青锦。 场外有数名鼓者候立,球场两侧则各自竖起青、红大旗与小型计分旗架。 在围观群众的期待中,两队依序入场,来到毬场的中线。 一字排开,两方各有六名骑者。 毬场执事捧着球盒站在中在线,待一切就绪,他先简略说明比赛规则。简单来说,由于这是双球门的赛事,要得胜筹,就必须将马毬击己方进攻的球门里,亦即河谟必须将球击入对方防守的红柱球门,青队则刚好相反。 辨则讲解完毕后,两方各自在马上行礼,准备进行一场君子之争。 当双方人马回到东西两端,毬场执事这才将装在盒中、涂上了金漆的木制七宝毬放置在球场正中央的位置上,随即退出毬场。 执事一声令下,击鼓三响,比赛正式开始。 青衣骑者首先策马冲出,骏马迅疾有若闪电,一瞬间便抢得先机,骑者挥动手中勾月毬杖,击出一记好毬。这个人,正是刘次君。 他随即勒马回身,正好见队友冲上来以月杖承毬,再度挥击。 当木毬几次被击向青队所攻的毬门时,鼓声接连隆隆作响,炒热了毬赛的气氛,旁观群众高声叫好,,木子静从右侧冲出,顺利将毬击进对手守备的毬门,鼓声随即再三响。 进士群望尘莫及,纷纷傻眼。 两旁执事赶紧拿出一筹交给木子静,全场呼声雷动。 “第一筹。”木子静开怀地向队友说。 男人们皆不禁竖起大拇指,对木子静感到敬佩不已。他确实如刘次君所说的那般擅于打毬。 当象征得分的青旗被插在饰以青锦的旗架上时,本来对这群无名小卒并不看好的围观群众,开始为之改观。观赛台上,议论纷纷。 受到对手得筹刺激的进士们,在下一轮比赛开始后,也赶紧拿出应有的实力。其中一名乘着灰色大马的红衣骑者在数名伙伴的护航下,顺利击出木毬,木球直直往红柱毬门滚去,正待再次挥棒击毬时,一名青衣骑者从外侧追上,抢在红衣骑者前方,俯身击毬。 木毬滚离了原来的方向,落在后头另一名青衣骑者后方,这名青衣骑者来不及旋马回身,已直接仰躺在马背上,换手挥杖,击出马球活动里的高难度的“仰击球”动作。 “恭彦,快接毬!”原来是阿倍仲麻吕。 后来追上的井上恭彦策马挥杖接毬,见前方无人阻挡,但因毬门距离尚远,他用力挥出一击,将球击往所攻毬门的方向。 月杖准确击出木毬,木毬发出的清脆玲珑响声余音尚在,随后飞驰赶上的队友承毬再击,木球被击向毬门中间,再度取得一胜。 “第二筹。”拿到第二筹的吕祝晶因剧烈驰骋而急喘着,红润的脸色与身上青衣恰成显着的对比。 木子静冲上来与祝晶击掌欢呼。两个小姑娘在球场上显然玩得不亦乐乎,教四个男性队友看得瞠目咋舌。这才明白,这两人说要各得三筹,不是说假的。 长安女子擅打球,没想到竟然神到这种地步! 要是让对手知道她俩是姑娘家,大概会让很多人捶心肝吧。 挥舞着第二胜的得分旗帜,吕祝晶趁着下一轮赛的空档,转头看向东侧的台楼。 “爹!”尽管四周吵杂无比,大概听不到她的声音,她还是高喊了一声,想让也陪同她前来球场、正担忧地在一旁观战的父亲安心一些。 吕校书穿着常服,挤在如山如海的人群里,因为担心女儿而冷汗涔涔,猛然听见那声呼喊,这才稍微放下心。 才刚松了一口气,头顶的阁楼上突然传来一句:“咦?这些身穿青衣的球员是什么人?” 好熟悉的声音。吕校书眯眼抬头往上方看去,却因为角度的关系,看不见说话的人。 是听错了吧?“那个人”最近忙于政务,应该不会特地来观看这场毬赛。可他也曾听说,为了方便皇室成员到曲江游玩,去年时,便在大明宫到芙蓉园之间,沿着长安城墙内墙,修筑了一条夹道。今晚月灯阁人潮鼎沸,若有什么人沿着秘密夹道来到此地玩乐,恐怕也不会有人知晓… 此时鼓声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